
[房仲直白說] 當銷售期拉長時
現在大概沒有屋主跟房仲,還會認為賣房子能像2020~2021那般輕鬆。2020~2021那段時期的房市,只能用「瘋狂」二字來形容:銷售期在短短幾天就成交、不需要特別曝光(因為手邊很多口袋名單買方在…
現在大概沒有屋主跟房仲,還會認為賣房子能像2020~2021那般輕鬆。2020~2021那段時期的房市,只能用「瘋狂」二字來形容:銷售期在短短幾天就成交、不需要特別曝光(因為手邊很多口袋名單買方在…
其實,並不只有你遇到這樣的問題,而是大多數買方都曾為此困擾。大多數人覺得買房很難,我想主要在於: 1.買房的門檻很高: 買一間房子動輒要拿幾百萬現金出來。在沒有長輩金援的情況下,一般…
雖然大家都說買房是為了要自住,但應該不會有人希望買到一間賠錢貨。且台灣人長久以來對於「賣房子一定會賺錢、沒有在賠錢」這個想法,是根深蒂固的。 這也導致不少人在買房的當下,常會先盤算
許多屋主常陷入一個迷思:「隔壁xx建案都賣到多少了,那麼我家應該有機會賣得更好(或相當)」。 殊不知,屋主常拿出講的隔壁xx建案,屬於小宅規劃,小坪數單價自然衝很高啊
如果你的房子是在2016年1月1日以後登記持有的人,你出售房子就勢必就會有房地合一稅的產生。 以大方向來說,房地合一稅會「依你持有房子的時間」及「價差多寡」,作為課稅準則。換句話說
相信不少人都曾遇到以下的情況: 「對一個案子相當感興趣(可能是還未開案的預售屋,也可能是沒有釋出的中古屋社區)。即便已跟業務打過招呼,請業務如有消息,麻煩第一時間通知。但內心
很多屋主常在委託簽出去後,就陸續接到(非委任)仲介的陌生開發電話。電話那頭的仲介會跟屋主說:「在網路上看到你的房子在賣,我對你的房子有興趣,希望我這邊也能有服務的機會…」
每個人過往發生的經歷、背景與生活習慣不同,對於同一件事,就會有著不同的看法。 例如: 有些人覺得戶數不到30戶,這樣很好,戶數單純、好管理。但會有另一派人覺得這樣並不好
房子除了實際居住需求外,近幾年隨著消費者金融知識的提升,越來越多人把房子視為金融產品,用以「保值、抗通膨」。 尤其是預售屋。預售屋繳款輕鬆,且沒有利息管理費穩定扣血的壓力,故不少人…
屋主常有個迷思:「委託簽出沒多久,房仲很快就找到買方,也賣到了屋主原先期望的價格。但屋主覺得房子賣太快、房仲收取服務費太容易,於是想要砍仲介的服務費」。 以下來聊聊我的想法: 1.當…
每個屋主都把自己的房子視為寶,認為:「附近XX建案都成交OO價格了,我家憑什麼沒辦法賣到那個價格?」。 然而,就一般人客觀的角度,你家社區就是因為條件有不足之處(如:屋齡舊、非精華地點…
這社會有個風氣,那就是「房價漲,就惦惦漲就好,不要過度張揚。即便是經由開放性市場機制下的結果,反正只要是創新高價,就會被冠上炒房、居住不正義的罵名」。 以下談談我的想法: 1.基本上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