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房仲直白說] 台灣人的謙讓(假掰)文化

還記得以前求學階段,如遇大考,考前同學都會互相詢問:「你讀完(考試範圍)了嗎?」。大多時候聽到的回答都是:「還沒。內容那麼多…怎麼讀得完」或「其實我沒什麼讀欸….」。

在問的當下,大多希望聽到「還沒讀完」這個回答,這樣成績一出來,比較不會落後同學那麼多。

考完試、成績結果揭曉!當初說「還沒讀完」的人當中,又一定會有人成績相當高。若問對方如何辦到的,對方就只是摸摸頭傻笑:「沒有啦,純粹運氣好,有好幾題是矇到的」。

聽到同學這般「謙讓」的回答,總覺得同學在唬爛。怎麼可能那麼剛好,並且每次都可以矇對?同學的謙虛,很容易讓旁人解讀成做作。

不過,長大後事後回想,當時問這些問題,根本沒意義:
1.不論對方書是否讀完,都與自己的成績無關。自己為自己的成績負責才是真的

2.難不成對方要回答「書都讀完了」,進而讓你考前倍感壓力?那如果對方回答「書都讀完了」,最後考出的成績卻相當不理想,那豈不是被當笑話?所以一般人保守的回答,勢必有其背後的考量


回想「買房」這件事,我覺得跟「讀書」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
你周遭肯定會遇到一些人,在你旁邊一直叫你不要買房,但有一天他卻自己先默默買了房。或是,跟你約定彼此都不要買房、要一起懲罰不合理的高房價,當有天你逐漸認清到你離市場越來越遠、在社會的競爭力越來越低時,對方只會跟你說:「正義可能會遲到,但絕不會缺席」。

我們常會「參考他人」進而「自己的心態受到影響」,甚至左右自己的決定與判斷。但其實,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獨立事件(就跟考試分數是獨立一樣)。為自己做的決定負責,都與他人無關

[房仲直白說] 台灣人的謙讓(假掰)文化

主機服務:金城事務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