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人問:「我看中意一間中古屋,準備要出價。但仲介跟我說銀行鑑價鑑不到,要我自備款需拿出25~30%的心理準備。這是正常的嗎?」。
首先,你現在還沒成交(還沒有正式買賣契約書),銀行普遍不會認真幫你估價的。銀行大多都是社區實登撈一撈,或是區域行情資料撈一撈,就回報可貸金額給你、讓你自己評估。
為什麼?
行情40萬,屋主要賣47萬。若銀行在初估階段(還未成交)就跟你說房價可以估到47萬,試想:一般擁剛性自住需求的消費者會怎麼樣?
在有了銀行的背書(房屋價值認同),又少了高自備款的門檻擔憂,消費者肯定就會有信心,果斷衝下去買了!如此房價就很容易失控。好像是銀行帶頭炒房一樣,恐被貶為成為千古罪人。
所以,在還未成交前,銀行初估保守是必要的。一來免除被貶為千古罪人的罪名,二來也拉高消費者的風險意識(是你自己認同價格才買的、你也知道目前行情還沒到那麼高、若貸款不足需提高自備款)。
至於成交後,你拿著買賣契約書,給出個人財力資料,銀行最後還是幫你弄到47萬的核准,又是另一回事了。若銀行想跟你做生意,他就會自己想辦法。
當然,你也要做好心理準備銀行可能最後估不到你要的,畢竟他已先向你講在前頭(估價有難度)了,豈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