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到網媒的大力渲染,搞得好像在新竹科技業上班人人年薪都有個三五百萬,但其實並不然。還是有不少人即便在科技業上班(或非科技業),但年薪大約僅80~120萬。前者跟後者,不論在貸款負荷或存款速度,差異甚鉅,所能挑選的房子也不同。
假設:年薪80~120萬,房價所得比10~12倍,推估購買的總價大約800~1440萬。
總價1500萬以內的房子,在新竹好買嗎?
有貨!但問題是「你可能不會喜歡」就是了。要嘛是比較偏遠的區域,不然就是屋齡20~30幾年的房子,或是蛋黃區的中古屋夾層套房。
這些種種會讓你覺得:「我都那麼努力認真辛苦賺錢存錢了,班沒有少加、被老闆亂罵也沒有少,最後竟只能買這樣條件的房子?我就是不爽買」。但這樣該怎麼辦?
你有兩個選擇:買與不買。
【如果要買】
最快的方式就是回家跟長輩拉贊助,這樣你的預算不僅可以提高,房子的條件又會再好一些;
那如果沒有長輩可以金援,就找個有薪水的另一半一起買房,畢竟兩人買房還是比一人單獨扛相對容易;
那如果暫時只有自己,你也深信薪水跟不上房價,不妨在能力許可內先買一間蛋黃區的房蹲著,也許屋齡舊了點、坪數小了點,但至少日後換屋轉賣相對保值。大多數人也都是小換大一路換上去的。
【如果不買】
那就好好過好現在的生活,努力提升自己在社會的競爭力,認真經營與週遭人的關係。
少了房貸的負擔以及自備款的支出,資金層面你理當可以有更好的運用與發揮。
不過,這並不代表你可以恣意揮霍,你仍要把「無解的通膨」及「年老時的居住問題」放在心上。這是個務實問題,你早晚都得面對的。
待有一天終老時,我們就會發現:「這一生你把力氣用在哪,成效都會清晰可見、表露無遺,如同一張板上釘釘的成績單」。別人也許看不懂你的成績單、甚至對你有著很多的指點,這不重要,你懂就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