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新竹,幾乎沒有人不知道坤山建設。坤山,是一間新竹在地的建設公司,自民國82年創立迄今,也已邁入超過30個年頭。
坤山,是新竹人心目中的神山,是大多數新竹人購屋的夢想、新竹購屋天花板。那些年在科技業辛苦打拚爆肝的日子、那些年因工作繁忙沒辦法給出時間陪伴孩子的童年與成長,在入手一間坤山房後,彷彿那些年的一切努力都值得了。這不僅是人生成就的解鎖、自我價值的達成,同時也是給家人最直接的回饋。
以下分享我在第一線所看到的坤山建設(如果你的觀點與我的不同,那就以你的為主,理性勿戰):
1.坤山的室內格局配置,從以前到現在,都是走傳統格局路線(一進門就是客餐廳、走道的兩側是房間、衛浴一定有對外窗、標配前後陽台),「方正」是坤山格局的特點。
2.坤山從以前到現在,總是要求自己比別人多做一點。
像是:早期逃生門的規劃還沒那麼受到政府強制執行時,坤山早期的社區早就已經有逃生門了。又或是,同期其他建案的樓板厚度普遍都是15公分,坤山的樓板厚度早就已經18公分了。
3.坤山使用的建材配備,一定是當年代新竹地區的最頂規。有些配備用到現在,還蠻耐的,沒那麼容易壞掉。
4.坤山特別喜歡使用Panasonic這個牌子。可能是Panasonic長期配合、穩定性高、售服好,坤山用久了,就一路用下去。
那也因為坤山在新竹的品牌光環太過耀眼,連帶地讓新竹客層也把Panasonic視為頂規級別的品牌。
5.坤山在推案時,每每訂價一定會明顯高於區域行情至少10~15%以上,而且價格超硬,坤山寧可房子慢慢賣、也不太輕易讓價。即便如此,但還是有一群坤山鐵粉買單。不為什麼,只因為是坤山。不為什麼,只因為顧客相信:「購買坤山房不僅能住得安心、在朋友同事面前很有面子,重點是之後轉賣能賺錢」。
6.走到現在,在高單價回不去的時代,很多建商為了房子好賣、顧慮市場可接受的總價,所以坪數都越做越小。但坤山品牌價值有一定程度,不畏市場的買盤,(所以相較新竹其他建商)更有底氣推出中大坪數的產品,這是坤山長期深耕新竹市場累積打下的根基。
7.坤山早期其實只是把格局、規格與施工做好而已,所以你們可以看見坤山早期社區的外觀與公設,大多都不怎麼樣,走樸實路線。
但在差不多08年金融海嘯前後,坤山為求精進,便南下台中學習觀摩,自此之後(從坤山和謙開始的建案),外觀、植栽與公設質感就整個大提升,致使坤山在新竹建商龍頭一哥的地位更加確立。